新闻中心
News
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数创历史新高
6月7日,2022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 图为北京陈经纶中学考场外,送学生参加考试的老师为即将进入考场的考生(左)加油。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6月7日,除上海推迟外,2022年高考将在全国各地启动。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193万人,比去年增加115万人,创历史新高。
与往年一样,高考作文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高考语文试卷共7套,包括国家教育考试院颁发的国卷A、国卷B、新高考卷一、新高考卷二。教育部,以及北京、天津、浙江三套独立命题论文。
高考作文题目往往是与时代相呼应的。 今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 重要时间点高考作文题有何特点?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新时代成长的青年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记者采访了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晓华、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楼寒松等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
紧扣时代主题,感受时代脉搏,将团建100周年、双奥之城、疫情期间的“线上”融入考题
“在互联网时代和疫情期间,很多活动都转向了‘线上’,你一定对‘线上’有很多的经历、认识和感受。请写一篇以‘线上’为题的记叙文。” 今年北京华文大学的作文还是两篇一篇,一篇写的是“今天学习”,另一篇就是这个“在线”。 “线上”的话题符合当前抗击疫情的实际,具有充足的联想空间,引发不少网友自发撰文和讨论。
紧扣时代主题、感受时代脉搏,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鲜明特点。 除了“线上”,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北京双奥之城等热点话题也被纳入其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活跃、最有活力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青年承载着党的期望、人民的期盼、民族的重托。 2022年恰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激励高中青少年思考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勇敢承担时代使命,成为作文题目的突出主题。
新高考卷二作文题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的微纪录片的相关材料改编的。 介绍不同行业中努力奋斗、有为有为的典型事例,要求学生“选择、创造、未来”。 《写一篇以“浙江”为主题的文章;浙江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业、各领域开拓创新的事例,立足自身未来发展,写一篇文章。
“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实际上是中国政党活动史上、青年运动史上的一件非常大的事件。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集体,在过去的100年里,无数年轻人参与其中,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成长。”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卢晓华告诉记者,利用建团相关材料引入话题,既尊重历史,又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
据多年参与中国高考阅卷工作的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楼寒松介绍,今年作文试题的一个重要维度是现实与理想。 新高考卷二和浙江卷都围绕国家发展与青年使命理想的关系展开。 主张,面向积极。 “这些命题符合国情、关注实际,也符合大多数考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总体难度合适。” 楼寒松告诉记者。
经过七年的艰苦筹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举国瞩目,举世瞩目。 国家卷B聚焦“北京:双奥之城”,对比两届奥运会举办时的竞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撑、国民经济等信息。 它要求写一篇主题为“跳跃,再跳跃”的论文。 文章。
“试题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地呈现了我国两次举办奥运会时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建设的伟大成就。在这样的发展中长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有更多的文字可以写。” 陕西省韩城市西庄中学高中教师赵波认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是高考作文题的突出特点。最近几年。
“最近的高中生已经在新时代成长起来,学生们对自己的国家有强烈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向往。” 在赵波看来,今年的作文试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深入了解北京冬奥会精神的深刻内涵,了解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实力和制度优势,激励他们主动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国家跨越式发展。
融合古今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红楼梦、围棋术语等传统文化内容成为考题亮点
在“网上”话题引发广泛讨论的同时,天津卷的“烟火”让不少人直呼“温暖”。 本题目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写作:烟花的烟雾是家人坐在一起,灯光是友善的; 烟花的硝烟,是国泰民安,岁月太平; 烟花的烟雾是温暖和平安,需要珍惜和保护,也需要奉献和承担责任。 平凡的烟花,才是最美的风景。
“烟花其实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描述和写照,人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烟花,烟花象征着安定祥和的生活。” 卢晓华表示,疫情在过去一段时间引发了社会烟火。 本专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群众生活、社会脉搏,思考平凡的“烟花”对国家、民族、个人的价值。
在卢小华看来,这个问题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可写的内容,而且还使他们脱颖而出。 “如果考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不够深、职位不够高、知识面不够远,那么拿高分就比较困难。” “如果你有深切的关怀和深远的思想,你的文章既有生活的细节,又有思想的高度,就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展现出巨大的魅力,取得好成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的文化沃土。 今年的试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教育源泉,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文命题。
今年的国论文A作文题目素材选自《红楼梦》。 以《大观园考题语录》的情节为背景,人们在牌匾上题写名字,或直接转用、借用,或根据情况自创,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让考生写下自己的名字。一篇基于材料、学习和生活经历的文章。 新高考卷一的材料与围棋有关。 它对“专业手、专家手、普通手”三个术语进行了解释,并要求考生围绕“三只手”谈谈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国卷A征文题目以《红楼梦》为题材,本身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答题要求融入了“转移”、“改造”和“原创”,构思巧妙,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有力地表明了传统与当代密不可分。
教育的本质是文明文化的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是国家强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高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论述题,有利于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夯实基础、铸就灵魂。
在卢晓华看来,虽然试题采用的是传统文化素材,但这样设置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加强经典诵读、学习传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深入思考中华文明如何在当代和现实生活中“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在思想上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年考题见证历史变迁,年轻人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在考场内外交出闪闪发光的青春答案。
高考是无数中国学子共同的记忆。 每年高考期间,话题“你当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啥?” 会引起广泛的共鸣。 高考作文就像一幅社会的缩影,折射出一幅清晰的时代图景。 回顾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成就和变化。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卷要求写一篇议论文,题目是《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国三卷以1981年的深圳经济特区、2005年的浙江、2017年的雄安三个口号为标题,浓缩了不平凡的改革开放40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 今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国卷二卷以“携手同世界,青春共创未来”为主题。 ”,在北京纸质材料上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部署,记录了这一不平凡的一年。
“如今的高考作文写作与时代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近年来的试题来看,越来越重视青少年与国家、青少年与社会、青少年的关系。”等,引导青少年关注传统文化,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思考责任和担当。”赵波表示,同时,作文对学生的批判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思维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具备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兴则国家兴。 教育强则国家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结构性变革,在科技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2.4亿受高等教育人口,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 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稳步提高。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青年正与新时代同向前进,在考场内外交出了闪亮的青春答卷。 从抗击COVID-19疫情期间不畏艰难、奋勇前行,到决战脱贫攻坚战中的奉献和拼搏,从航天发射任务中艰苦奋斗、勇攀科技高峰的决心,到践行冬奥会“使命在肩、奋斗在我”的人生誓言……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广大青年用奋斗和拼搏创造了伟大成就。 这是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荣业绩。
争当民族复兴轨道上的第一人 新时代青年在广阔天地里潜力巨大
高考不仅是考生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 考场外,各地纷纷想出巧妙策略为高考“保驾护航”:北京做好涉疫情考生组织考试工作,确保“一个考生都不能掉队”; 吉林持续推进依法考试管理,开展“严厉打击销售作弊器材”等四项专项行动;广东省汕头市禁止公共服务场所噪声超标排放和使用高考等考试期间在商业活动中使用扬声器的。
全社会对高考的重视,体现了对年轻一代的重视。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诞生在中华民族发展最好的时期。 他们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难得的成就人生的机会。
教育机会更加平等。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校学生总数超过4430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到2021年的57.8%,提高27.8个百分点,实现历史性跨越。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
职业选择多种多样。 第三产业成为吸引青年就业的重要领域。 202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47.7%,比十年前提高13.1个百分点。 特别是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涌现,催生了电子竞技选手、网络主播、网络作家等一大批新职业。 聚集了一大批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年轻人,涌现出不少具有多重身份、多重职业的年轻人。 以各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砍青春”,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选择。
发展自由自在,自由自在。 一批批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纷纷涌入城市,挥洒汗水、努力拼搏,安家落户,实现梦想。 2020年,青壮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1%,比十年前提高15.3个百分点,比常住人口总体城镇化率高7.2个百分点。 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和流动,更多的年轻人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实现发展跨越。
新时代是一个年轻人大有可为的时代。 考场内外,引导青年学子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释放青春活力。
“青少年学生不能只关注狭义的学业和知识。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群众的关注、社会的脉搏、国家的发展应该成为青少年的关注焦点和价值取向。” ” 卢晓华表示,希望青年学子能够保持对社会的关注。 争当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先行者,新时代的年轻人在广阔的天地里蕴藏着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