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打破对写作的误解:写作的趣味和意义在过程中
人们对写作的误解与对生活的误解是一样的:
我们总是喜欢执着于结果,忘记了活着才是生活的本质,生活是目标,而不是手段。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在于活着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写作也同样如此。
我只是不断地问,为什么儿童作文缺乏细节、缺乏情感、缺乏趣味、缺乏个性?为什么儿童写不出好文章?但我看不到写作的真正过程:从体验到感受,从感受到思考领悟,再到表达,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试图将碎片化的感官体验抽象成清晰的理性体验,再到审美表达的过程。
写作不只是“写”,“写”是你用肉眼看到的,你没有注意到的是写作背后看不见的、微妙而复杂的心理过程。
写作的乐趣与意义在于写作的过程,在反复的审美心理过程中完成审美教育,让孩子的感官得到训练,情感得到培养与升华。
(二)中考作文题目的启示
仔细阅读广东省十年来的中考试题后我们发现,每道题的题干都提醒孩子们在五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以下几个心理过程:回忆经历、唤醒体验、主动感知、理性思考、书面表达。
例如:
“一路上,你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这段旅程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思考?” 2010
“只要用心去体会,就一定能体会幸福的真谛,找到获得幸福的方法,拿起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2011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美的升华才是最美的,让人难以忘怀,震撼心灵,令人神往。”2012
…
近一年,2020年中考作文题目《自律的喜悦》中,“自律的人能享受到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句话也强调了这样一个过程:体验乐趣,感受自由,思考收获,只是换一种表达方式
我不想再一一列举,因为每道题都是如此。如果你继续读下去,你会发现,这个心理过程有着很大的美学意义。我们来看看近十年作文题目中出现的关键词:
“快乐、梦想、期待、关怀、温馨、闲适、自由、坚韧、勇气、热情、好奇、自信、朴素、乐观、力量、诗意、喜悦、真诚、突破、冷静、平和、坚持、毅力……”
即使偶尔会有“痛苦、泪水、遗憾”这样的话语,目的也是为了细细品味、体会这些经历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感受。
这些都是最积极、最美好的人生态度,是优质的情感体验。如果孩子们在写作中真正体验到了真实的心理过程,这些美丽的文字就不再是冰冷的说教符号,而是生动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是具体的细节、深刻的反思和启迪、发自内心的真切体会。
这些文字就像优美的手势,引导孩子在脑中拾起真实却又零碎模糊的细节,比如前天看到的日落,昨天和妈妈一起散步,上个月读过的一本书,破茧成蝶的那一刻。然后他慢慢感受、反思、整理自己的叙事。他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更是观众。在写作中,他再次强化了自己对陪伴和爱的体验和感受,在情感上再次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在理性上再次认识到自己的幸福和成长。
写作的过程,就是对这些关于爱与美的记忆进行重温的过程,写作会再一次重现这些鲜活的经历与记忆,将美好的情怀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精神血液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印第安老人在教孩子们礼仪时说:“我的心里正在进行一场可怕的战争,这是两群狼之间的战争,一群狼代表着恐惧、愤怒、贪婪和冷酷,而另一群狼代表着信仰、和平、真理、爱和理性。两群狼之间的战争也发生在你的心里,它们代表着你心里的两个自我。”
孩子们想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孩子问:“谁会赢?”
老人回答说:“就是你喂养的那群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考作文题目更像是一本又一本给心灵上一次次滋养的指南针:引导师生在日常的写作实践中鼓励这种积极的审美心理过程发生,在写作中陶冶人的情感和心灵。
复旦大学教授张义桅在其著作《散文课》中指出,散文“以自然的语言形式,阐释了我们连绵不断的生命体验和复杂的情感,引导我们在汉语之美中完成最理想的情感教育。
重新阅读近十年的作文题目,聚焦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到,题目都指向了这样一位理想少年:
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爱与温暖;享受生活中的闲适与从容,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与美丽,能执着追求理想并能感受到自我突破的力量,勇敢、热情、自律,满怀梦想与期待,做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幸福的人。
这些作文题目写的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情感素养高的人,而不是单纯的写作技巧,如果只注重“写”的层面,显然是目光短浅的。
指向现实生活、指向自我灵魂的散文,“热烈欢迎我们在朦胧中认识自身的局限、生命的短暂、情绪的偶然。即使我们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我们普通人也应该在历史中完成有限的自我。文学也许是一条不错的路,散文也能帮助我们完成自我反思,成为更好的人。”
3. 真正的困境
但现实是,学生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审美过程,面对一个话题,他们没有经历,没有感受,就无从谈起理解、思考和表达,写不出来,是因为没有东西可写。
写作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
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孩子到了初中几乎掌握了40分钟写500字的写作技巧,但读他们的文章,却没有个性的生活,没有真实的感受,无病呻吟的人很多,学会了呻吟,却没有病,所以这种呻吟显得特别扭曲。
写作困难的孩子,不是生活消失了,而是失去了审美感受力,生活的美感和情趣消失了,作文题目中出现的那些美好的情感、经历、感受,都只是语言符号,并没有在记忆中转化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具体的审美体验。
他们只知道要写,却不知道要写什么。写作成为了一种奴役、压迫,甚至是不可理喻。所有的疑问,都仿佛是对自己的一种讽刺:我什么时候感受过幸福?瞬间一去不复返,哪有丰富的过去?每天都是枯燥无味的,哪有特别美好的事情?
因此他们编造出一些内容大同小异或毫无意义的故事。
他们的写作只是写写而已,没有真实的经历、没有切身的感受、没有真诚的思考。这样的写作除了考试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但即使考试,他们也不会获得高分:因为在广东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第一类作文第一条相较于第二类作文,明确提出了“真实感受”的要求,而在加分项中,也强调了“个性表达”。
4. 空洞
形容写字困难的孩子的流行词是“空洞”
萨特的诗中对“空心人”有一段经典描述:脑袋里塞满稻草、声音干涩、毫无意义的人。“没有形态的形状、没有色彩的阴影、瘫痪的力量、没有动作的手势。”
这太像我们小孩子写的字了,枯燥无味,没有情感,没有趣味,没有意义,没有美感。
当代著名诗人、新华社安徽分社总编辑陈先发在复旦大学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不做“空心人”》中概括了生活中空心人的特点:
“即使面对罕见、壮丽的自然奇观时,面对家中思念亲情的长辈时,面对他人的苦难时,很多人表现出一种冷漠,一种超脱的冷漠,一种对现实的疏离感,甚至是麻木。”
与此相对应的是文艺理论家童庆兵对美学的描述:
“当你沉浸在一本小说之中,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忧心忡忡,甚至不自觉地流下泪水,或情不自禁地开心大笑时,你就是在欣赏美;当你在春假和家人驱车前往郊外,看到粉色的山桃花、杏花在苍翠的松柏映衬下如此洒脱自如地绽放时,你的烦恼瞬间抛到一边,眉宇间流露出欣喜之情时,你就是在欣赏美……”
“空虚”会让人丧失欣赏生活的能力,生活变得毫无意义,没有美感,没有情趣。
有意思的是,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反复强调,写作要求孩子“细心观察事物,养成观察世界的习惯”、“关注新奇有趣的生活、多姿多彩的生活”、“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但八九年过去了,孩子还是没有了对生活的热爱,不注意,不关注,不去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5.作文教学走向何方?
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只注重写这个动作,强迫孩子写、写、写,却忘记了写作的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审美心理过程。如果前者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后者则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
我们的写作教学显然不缺少前者,甚至前者在课堂上极其盛行。其结果是什么?就是学生的敏感性的萎缩,感知力和想象力的丧失。
情感教育专家朱小曼教授指出:“逻辑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并不同步。”“在精神情感不发达、直接印象积累不佳的情况下,形式化地掌握大量知识必然导致人的情感萎缩。”
《人民日报》在《美育是刚需》一文中明确指出,要把孩子从“只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人格培养和精神教育的功利性教育”中解放出来,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力和审美情趣,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写作是一个审美心理过程,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审美体验、审美感受、审美思考、审美表达,并在表达过程中再次审美感受、审美思考、审美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审美情趣,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写作是手段也是结果,写作可以赋予生活以审美意义,同时,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保证真正写作的可能性。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作家在谈到如何提高写作技巧时,都会指出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作。
从这个角度来说,写作教学不仅要传授写作知识、训练写作技能,更要培养审美感受力:
“美感性是审美中感知美和接受美的能力,狭义上指审美认识能力,它以五官、大脑感觉、知觉为生理机制,以审美经验为心理基础,通过感官和大脑对具体对象的直觉、注意、选择、分析、判断,实现审美认识和接受,从而表现出审美的直觉、注意、过滤与概括、判断与领悟等能力。它是审美能力第一阶段的直觉能力与第二阶段的判断与领悟能力的结合,是审美想象、情感活动、创造活动的前提。”
通过写作,可以训练孩子敏感的感官,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通过写作,孩子们应该学会停下来,品味自己的情感。
通过反复书写,可以积累孩子的审美经验,唤醒他们面对生活的审美敏感性。
通过具有明确审美取向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发掘平凡生活中的美与有意义的一面。
在真正有意义的写作训练中,“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智得到发展和陶冶,情感得到陶冶和丰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面对日常生活世界,孩子们用微笑去看待,静静地聆听,用心去感受,用美好的心灵去交流对话,共同呼吸,同呼吸,同命运。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美学,自觉去感受美学、反思美学,做一个有美学素养的人。
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说过:“美学,是生命的节日”。
“人的一生中,总免不了劳累、烦恼、痛苦甚至不幸。人们需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布置出各种名称的节日,用节日的欢乐来给生活增添情趣。节日意味着与非节日的区别,意味着进入一个新奇而陌生的世界。人们在节日中,处于一种兴奋、喜悦的氛围中,甚至处于一种狂喜的状态。这样,节日带给人们的感受与美学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美学理解为生活的节日呢?”
对于一个有审美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节日,每一天都充满乐趣、丰富多彩、意义非凡,如此美妙的情感体验是一个作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正如郁达夫所言:“散文最重要的内容,是寻找‘散文心’。”有了‘散文心’,才能寻找散文的形式。
王安忆在《情感人生》一书中指出,散文的“心”在于“情”,情感的好坏决定了散文的好坏,她认为,真实感受和思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散文的好坏。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力,如何促使幼儿审美心理过程的真实发生,如何培养一个有审美精神的人,是我们亟待思考、实践和解决的问题。
附:近十年广东省中考作文原文题目:
2010年:
生活中从不缺少幸福,只要用心去体会,总能领悟幸福的真谛,找到获得幸福的方法,拿起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请以《那天,我拿起了幸福的钥匙》(用心体会幸福)为题,写一篇叙事作文。
2011年: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有梦想、有期盼、有牵挂、有欢笑、有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与坚持……一路走来,你有过哪些经历与体验?前行在你心中引发过怎样的思考?请想出一个包含“前行”二字的标题,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用心体会成长)
2012年: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东篱下采菊”的闲情逸致,“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无忧无虑;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刻的坚毅……生活中,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会、去感受。美的升华才是最美的,让人难以忘怀,让人心动神迷。
你心里要有“最美”,你对“最美”也要有自己的感受。要求: ① 请想出一个包含“最美”二字的标题(用心感受美)
2013年:
有一个地方,充满了友情、感动和期盼,充满了爱心、喜悦和温暖;那里有鲜花和掌声、失落和泪水;在那里,我们遇见了美丽,学会了坚持……
你在那里留下了什么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题目是“那里,________”。(用心体会生活)
2014年:
女作家桐华曾说,青春的价值在于一颗充满勇气和热情的心。勇气和热情就是她致胜的法杖!其实,每个人都有致胜的法杖:坚持、好奇、自信,或是老师的鼓励、榜样的引导、挫折的磨练……同学们,你的致胜法杖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题目为《我的致胜法杖》。(用心体会胜利)
2015年:
Special,意为“与众不同,非同寻常”。生活中,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是一次旅行,一场游戏,一段情谊;哪怕是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让人回味,让人感悟。
请以“特别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用心体会生活)
2016年:
世界是多彩的,令人着迷的。在我们的心中,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简单,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真挚的友情,品尝幸福的滋味,挥手告别过去,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写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真的想……”(体会你的内心)
2017年:
“原来”是发现了以前不知道的事情。生活五味杂陈,青春多姿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这座山里。”蓦然回首,原来:万事皆有因,万事皆有趣,人间自有情;苦难亦可滋养,美丽或许有瑕疵,我亦是一道风景……
请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原来______》。(用心体会生活的滋味)
2018年:
执着,是追逐梦想的执着,是逆境中的不屈,是成功的基石。执着,就是不忘初心,一笔一划描绘心中的愿景。
请写一篇以“坚持”为题的文章。(用心体会坚持的力量)
2019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出下面的内容。
①这一刻也有着丰富的过去。
②突破,就是打破,比如困难、限制等;突破,就是做不敢做、不愿意做或者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突破,就是破茧成蝶。
请您根据以上文字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 自己写标题,标题必须包含“时刻”或“突破”字样; ② 选择自己的风格(用心体会有意义的时刻,用心体会超越自我的力量)
2020年: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的人能享受到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理性的网络游戏,会让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多彩;适度的饮食,会让身体更加轻盈、灵动;控制情绪,会更加冷静、平和……
请给老师、亲戚、朋友、同学等写一封信,题目为《给XXX的一封信》,内容为《自律的快乐》,讲述自己的经历,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要求:1、指定收信人XXX,完成标题“给XXX的一封信”;
2、推荐信须由“小华”亲自撰写,且不得透露被推荐人的任何个人信息或学校信息;
(用心体会自律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