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青海玉树称多县长江禁渔协助巡护队如雄鹰般守护滔滔通天河
水上巡逻
【编者注】
他们用脚步丈量长江,用汗水甚至生命守护长江。 无论严寒酷暑,白天黑夜,他们乘风破浪的地方都是他们最深情的守望。
7月31日是第15个“世界护林员日”。 据长江农业农村厅最新统计,长江流域已成立470余支协护巡护队,17000余名协护护林员。 他们成为渔政管理的重要支撑力量,对长江“十年禁渔”的持续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由长江农业农村厅主办、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积木新闻社承办的“优秀长江助理护林员”年度评选正式启动。 今年盛夏,极目新闻派出多名记者前往长江流域15个省市进行深度采访。 从长江源头到长江口,从长江干流到两湖汉江,他们参观了长江援巡队的工作现场,记录了他们的防护工作。 母亲河的行动和声音。
青海省玉树州果多县长江禁渔援助巡逻队
像雄鹰守护着浩浩荡荡的天河
玉树主城河中的水獭一家
□楚天都市报集木报记者陈凌默 摄影:楚天都市报集木报记者王永胜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这片平均海拔4200米的土地,是地理意义上的三河源头,是人类意义上的唐藏古道,是玄奘法师和唐藏古道的诞生地。文成公主曾经走过。
“道长八百里,古来客少。” 玉树最著名的河流无疑是《西游记》中写的通天河。 传说中唐僧的祈年台现在挂满了哈达和经幡。 这里的人们敬天、敬地、敬河。
巡逻队员守护通天河
这里还有一群人日夜巡逻在通天河岸边,像雄鹰一样用最朴素的爱和最虔诚的心守护着母亲河最初的纯洁。
7月27日,极木新闻记者来到通天河,走近长江上游最大的援巡队——位于玉树州称多县的长江禁渔援巡队。
称多县歇屋镇长江禁渔援助巡逻队队员合影
66年来最严重的洪水中,他们夜以继日地拯救了数千条鱼
沱沱河与当曲河发源于唐古拉山,各流300多公里,在青海玉树治多县交汇。 从此,万里长江第一干流通天河诞生了。
一路向东,河床逐渐下沉。 当流经称多县时,通天河已是一条典型的峡谷河流,呈现出山脉分裂之势。
盛夏,河水欢腾,格桑花摇曳,山鹰盘旋。 7月27日清晨,称多县谢乌镇直门达村的索昂普陀戴上“护鱼员”红袖章,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索昂普陀是谢屋镇长江禁渔援助巡逻队队长。 他是一名私人兽医,也是一名村级防疫干事。 2021年3月,称多县长江禁渔援助巡逻队正式成立。 他自愿报名,成为该县251名辅助护林员之一。
“我们每天沿河巡逻,主要是检查是否有捕捞、捕捞活动,并将情况及时向渔业执法部门报告。” 索昂普措告诉吉木新闻记者。 队伍共有成员26人,巡逻范围按照所在村划分。 最长23公里,最短4.5公里。
看到河滩上有一个塑料袋,他随手捡了起来。 “清理河边垃圾也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我们禁塑减废,防止鱼鸟误食。”索昂普措说。
打开渔业执法微信工作群,索昂普措上传了当天巡查河段的照片。 记者看到群里护林员发布的视频和照片,有白天顶着烈日的记录,也有深夜打着手电筒的坚持。
随着夏季的临近,护林员们尤其忙碌。 “五六月是挖虫草的季节,我们巡逻的重点是晚上,要特别注意河边搭帐篷的人,劝阻他们到河里钓鱼。” 索昂普措说道。
今年4月底5月初,当地发生了一件大事。 有一天,在一次例行的河道巡逻中,索昂普托和队友们傻眼了:放眼望去,河里堆满了大块的冰块,河滩上有无数的鱼儿在跳跃。
这种罕见的现象是在附近的直门达水文站记录到的。 自1956年在长江源区开展监测以来,长江通天河段首次出现大规模泄冰,最高冰层达7米,距离400公里。
“我们夜以继日地抢救岸上的鱼。我们工作了六七天,大概救了几千条鱼。” 索昂普陀回忆道。 记者在他当时拍摄的视频中看到,队员们站在冰冷的河水中,小心翼翼地将获救的鱼一一放回通天河,互相嘀咕着什么。
“这在藏语中意味着‘我们走’和‘再见’,”索昂普措说。 队员们送鱼的仪式感,源于对自然的尊重。
护林员也是宣传员,一年多来没有发生非法捕鱼案件。
“我们巡逻一年多了,这里没有发生过一起非法捕鱼事件。” 巡逻队副队长山才仁说道。 他今年56岁,担任直门大村村支书已有23年。 2021年,他被评为玉树长江渔禁“最美协巡员”。
零犯罪率与当地的政策宣传有一定关系。 贾马才仁说,巡逻队员也是义务宣传员,进村入户宣传长江禁渔政策是他们的日常任务之一。
和老党委一样执着的,还有一位老班长。
通天河上,有建于1963年的通天河大桥,从此,这里的人们结束了夏天靠牛皮筏渡人、冬天靠冰渡的历史。 1977年起,袁丁带领民兵守桥,驻扎在这个“长江源头第一哨所”。
历经45年寒暑,通天河大桥早已封存。 上游不远处,又一座更加宏伟的大桥拔地而起。 然而,81岁的元丁仍然坚持了下来。 他的身份是当地党教基地的传道人、长江巡逻志愿者。
桥头护桥值班室里,泛黄的照片记录着护桥队的岁月。 其中,有几张世界漂流长江第一人姚茂树的照片。 这位全国闻名的英雄曾在直门达村住过一周。
“45年前,我们就停止了对商人和当地居民的捕捞。现在国家在长江禁渔,老百姓非常支持。” 元鼎说道。 他要继续弘扬“护桥精神”,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称多县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才仁文茂表示,目前全县有护林员251人,并按村、社区落实长江禁渔,协助巡逻网格化管理。
不仅在称多县,在玉树州,自今年3月长江禁渔援助巡逻队组建以来,长江非法捕捞“零案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玉树州农牧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接到举报,称有人在玉树市昌古水库钓鱼。 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却是虚惊一场——原来一对新人正在水库边拍婚纱照,当地牧民误将长长的婚纱当成了渔网。
该局局长吴海勇表示,玉树州已将516名来自长江沿线乡镇的草原生态管理者纳入长江巡护工作,组建了护鱼员队伍。 网格化管理工作垂直向底部、水平向边缘进行。 公寓。 如今,长江“十年禁渔”深入人心,“不捕鱼、不卖鱼”已成为玉树的“村规矩”。
“玉树州地处三江源头核心区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们要展现源头人民的担当,竖起长江禁渔第一面旗帜”河。” 吴海勇说。
玉树市水獭再现,消失30年的黄石爬山虎又回来了
玉树市中心格萨尔王广场附近,住着星獭一家。
“以前只是从老人那里听说过水獭,但2019年我亲眼看到了它们,我很高兴。” 玉树市民腊八才仁说。 他是一位摄影爱好者。 自三年前在广场旁的巴塘河第一次看到水獭后,他每天早上7点就蹲下来,跟踪水獭一个多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亚水獭出现在玉树市民的视野中。
“这几年,我们亲眼目睹了水獭在城市河流中经过、停留、定居的过程。”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研究员邓兴宇说。 他们的监测发现,至少有30只欧亚水獭生活在玉树郊区。 玉树主城区的河流中也有水獭回归的记录。 尤其是2021年以来,主城区水獭的目击记录大幅增加。 市区内至少有1个水獭家族、3个以上水獭在稳定经营。
欧亚水獭是濒临灭绝的物种。 作为淡水食物链的顶端物种,它们需要大量的鱼类作为食物。 水獭的回归体现了巴塘河水环境的改善。
好消息不仅适用于水獭。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玉树州水产渔业管理局对长江源头水生生物进行了为期2年的背景调查。 长江源头的16种鱼类全部在有记录的最佳历史条件下被发现,其中包括已经消失30年的鱼类。 寿命长的珍稀鱼类——黄石爬虫和中华虫。 根据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玉树长江源流域评定为“优秀”。
今年5月通天河特大洪水期间,谢屋镇长江禁渔援助巡逻队队员西然江措也看到了“从未见过的鱼”。 这个90后的年轻人从小在通天河边长大,从未离开过玉树草原。 他说,他梦想有一天能像这些鱼一样游出通天河,游到长江下游,看看长江是如何入海的。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和平路街道救助巡逻队
守卫京口、瓜州之间绵绵不绝的水脉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赵蓓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赵蓓
“京口与瓜州之间,中山仅隔数山,江南岸春风又绿,明月何时复照?” 近一千年前,王安石准备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是在夜间乘船,前面是瓜州渡口,后面是京口古城。
京口即今镇江; 瓜州即今扬州; 沂水就是长江。 这条河滋养了中华文化。 千百年来,长江见证了历史,经历了磨难。 长江“十年禁渔”是为了弥补对其造成的损害。
昔日的京口河沿岸,现在有一位活跃的“护河使者”——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和平路街道援助巡逻队。 他们日夜守护着辖区31公里的长江岸线,只为重现“岸绿、滩净、水清、鱼欢”的长江美景。
第三代资深渔民成为助理护林员
长江镇江段的西津渡,江面宽阔,浪花轻柔地拍岸。
7月20日,极木新闻记者、助理护林员周忠良站在渡口,看着王安石写的《瓜洲》。
周忠良指着对方说:“我们站的地方是镇江,那边是扬州。‘京口瓜州水之间’就是指这里。”
周忠良今年58岁,是镇江第三代渔民,也是镇江最早上岸的渔民之一。 2020年元旦,他成为镇江市润州区协助巡逻队的护林员。
“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渔民,我也是在船上出生的,岸边没有房子,住在水里,直到13岁才上岸读小学一年级到了四年级,我已经17岁了,我感到很尴尬,就辍学了。”周忠良说,“我小时候经常在水里游泳。 岸边有水草的地方,河虾就很多,我只要一张网就能捕到一盘河虾。 我的工作是一名助理护林员。 希望长江里的鱼虾还能像以前一样多。”
捕鱼队还有另外八名助理护林员,他们都是已上岸的渔民。 他们怀念昔日“一网可捕两吨剑鱼”的日子,感叹“一网捕不到两三公斤”的无奈。 从渔民变成渔民后,他们才意识到,要让长江里的鱼恢复到以前的“高光”时刻,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么重。
长江岸线31公里全天候巡逻
镇江市润州区是长江“一河两湖七河”禁渔和逐步淘汰的227个重点县(市、区)之一。 辖长江岸线31公里,有省级江豚保护区、市级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禁渔水域包括沿江滩涂密集、河汊多变、芦苇茂密等。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集中,捕捞风险较高。
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充分发挥退休渔民熟悉水环境的优势。 通过政府开发公益岗位,公开招聘9名助理护林员,组建镇江市第一支专职护渔队。 鱼人变身渔夫。
协巡队是渔业执法的重要辅助力量,负责侦查禁渔巡逻中的违法行为,宣传禁渔,制止违法行为。 9名巡护员分成三组,每组三人,实行“三班倒”轮班制,24小时沿河巡逻,全天不间断。 巡逻路线上设置了多个检查点。 巡逻人员按固定时间到达拍照打卡,上传至区禁拍巡逻微信群。 他们每天填写巡检日志,详细记录巡检路线、发现的问题、现场照片、处理情况等。 和其他信息。
此外,润州区还将区渔政执法人员、协护护林员纳入禁渔巡逻监管平台。 通过水印摄像头现场打卡、对讲机实时沟通、监控室远程调度、微信群实时反馈,实现了街道“吹”。 部门“岗位”与“执行”之间存在良性互动。 同时,协助巡逻队利用手机音箱、横幅标语、网络媒体等,广泛宣传禁渔政策,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在巡逻过程中进行政策宣传和教育劝导。过程。
今年以来,我们已协助巡护队配合渔政、公安等部门执法6次,动员100多名志愿者参与禁渔护渔活动。 “不敢抓、不能抓、不想抓”的共识已经形成。
“人防+技防”护长江无盲点
据润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长江禁渔巡逻路线包括陆地15公里、水上36公里。 它又宽又长,地形复杂,单靠“人防”很难。 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硬件设备。
沿江设立了400平方米的专属护渔值守站,配备桌椅、电脑设备,并配备协助护林员统一制服、巡逻电动车、对讲机、救生衣、防风等装备。防寒服、大功率手电筒等禁止钓鱼的防护用品。 一切都可用。
目前,镇江市标志性建筑“江海门”东西两侧执勤点已接入15个禁渔监测探头,极大提高了全天候护渔能力。 同时,协助巡逻队还配备了具有拍照定位和夜视巡航功能的小型无人机,可以精准发现人工巡查盲区的违法行为,实现重点区域立体化、全覆盖巡查。通过水、陆、空。
通过“人防+技防”无缝衔接,协助巡逻工作成为全海岸20分钟无捕处置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15秒接听举报电话,20分钟到达举报地点,24小时沿河巡逻”。 “保”监管模式不断优化。
“河边芦苇丛和沼泽地很多,夏天非法捕鱼的人就躲在里面,非法捕鱼的鱼网也藏在里面,很难被发现。因此,穿过芦苇丛和沼泽地是常有的事,半夜突击检查也很常见,旱季大家都愿意清理丢失的渔具。”周忠良说,“既然是渔民,我就得保护长江。”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乃至世界重大事件。 不仅为用户提供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新闻、实用便捷的资讯,还推出了掌报阅读、报道、学习、在线互动等一系列特色功能。